職場如戰場,雖然沒有戰場那麼殘酷,但鬥爭的過程卻比戰場還殘酷。
很多職場新人因為缺乏對社會、對職場的認識,多走了很多彎路,踩了很多坑。
本期文章就說說職場人必須要明白的三個道理。
一、客觀地理解企業與員工的關係
很多職場人的三觀是不正的,經常給身邊的人灌輸一些諸如:「別太努力工作了,累壞了身體,企業也不會感動」,再比如:「你應該努力工作,把公司當作自己的家」等等思想。
不能說這些職場人說得不對,但卻有些太過片面,不管我們聽信誰的言論,最終對自己都是不利的,我們要學會用自己的肉眼去看職場、用自己的經歷去體驗職場,客觀的理解企業與員工之間的關係。
企業之所以聘用員工,是因為員工的資質、潛力、能力,能夠為企業帶來利潤、創造價值,而利潤和價值是必須超過企業支付給員工報酬的。而員工之所以選擇給企業工作,除了拿到應有的工作之外,更加希望企業提供晉升空間、加薪機會,以及額外的福利待遇。
所以,工作不是為企業,但努力工作的目的是為了獲取更高的薪水和福利待遇,而企業與員工之間的關係是「互相依存」,並非互相利用。
二、客觀地理解自己與同事之間的關係
有人說:「職場同事關係就是利用與被利用的關係,與同事談感情,最後吃虧的是自己」。
有些職場人整日愁眉苦臉,甚至通過網路搜索很多關于搞好同事關係的書籍、攻略來看,甚至使用這些攻略來維繫同事之間的關係,最終卻發現與同事的關係越來越差,甚至還不知道原因在哪。
其實很多人對同事關係的理解出現了偏差,同事關係並沒有想象中的那麼複雜,但也沒有那麼簡單,使用一些小手段和技巧來維繫關係是可以的,但如果刻意的去做,往往適得其反。
大家成為同事的原因,並不是因為彼此認識或關係有多好,就是因為工作,因為在同一個屋簷下工作,抬頭不見低頭見,關係太僵硬不好交流。
所以,大多數情況下,同事之間互相接近、看似融洽的關係,還真就是利用與被利用的關係。
但有一點我們要搞清楚,職場的人際關係並不是祈求或刻意維繫就能搞好的。
有句話叫:「花香自然引蜂來」,與其將過多的心思放在鑽營關係上, 不如把時間放在工作上,我們是來工作的,不是來交朋友的,但也不要將自己與同事的關係與利益牽扯過多,我們可以把同事關係理解為互相扶持、抱團取暖的關係。
三、客觀地理解上下級的關係
很多職場人的三觀出了問題,無法正確、客觀地理解職場上下級關係,看到同事受器重,就認為他給領導送禮了,看到另一位同事遭受排擠,就認為他做了什麼損人利己的事情。
說他隨波逐流也好,說他牆頭草也罷,總之這類職場人一點主見都沒有,也不知道從什麼時候開始,這類職場人變得非常八婆,一旦遇到點什麼事,就喜歡往下三濫的方向聯想,很多關于上下級的關係問題,經他一傳播,就變了味道。
選擇做這樣的職場人,這是誰也攔不住的,但如果想要在職場中混出個名堂,就不能學這類人,要學會客觀的看待、理解上下級關係。
工作范圍內,對上司保持應有的尊重,對下屬保持應有的威嚴,在工作職權范圍內,上司有權利命令自己做一些事,而自己也有權利要求、責令下屬做一些事情。
自己是當事人也好,旁觀者也罷,很多事情不要添油加醋地去渲染,如果有左右事態發展的能力,誰又會是一名普通的打工人呢?
雖然某些職場人靠一些不正常的手段獲得了令自己羡慕的機會或職位,但這在職場中只是少數,大多數職場人沒有捷徑可言,都是一步一個腳印的往上爬,所以客觀的看待上下級關係,少挑撥離間,這比什麼都重要。
題外話:如果我們能夠客觀的理解這三種關係,很多之前得不到答案的事情都能自己想清楚,基于職場文化的風向的轉變,很多職場人把心思放在了鑽營上、溜鬚拍馬上、人際關係上,就是沒有放在工作上,試問又怎麼能夠獲得自己想要的?可以風光一時,但能風光一世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