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話常說:「人走茶涼」。
職場中,我們會發現一個很有意思的現象,無論你和同事關係相處得再好,一旦你離職,友誼和情誼也會隨即煙消雲散。
特別是在退休後,本就岌岌可危的同事情誼很有可能變得「老死不相往來」。
按理說,同事的陪伴佔據了我們前半生大部分的時間,大家一起共患過難、共用過福,一起成長過,是不可或缺的一種存在。
但是, 隨著年紀的增長,人們對同事關係的認知更加清晰,這便導致在退休之後,很多人不願意再與原單位的同事產生交集。
高阿姨之前在一家公司工作, 退休前坐到了部門一把手的位置。
在職期間,所有的人見到高阿姨都十分尊敬禮貌,逢年過節也會拿著禮物去看望。可是退休後再見面時,下屬和同事的態度卻發生了180度的轉變。
剛退休後的一個月,高阿姨去單位辦理一個證明材料,走到門口時,卻被原來對她點頭哈腰的保安攔住了去路,故意不讓她進入,給之前的下屬打電話讓接一下,下屬過了近30分鐘才下樓。
這樣的落差讓高阿姨十分傷心,一氣之下,斷了和前同事的所有聯繫。
大部分退休人員也大多和高阿姨一樣,退休後就很少回單位,也基本不和同事聯繫了,究其原因有以下4點:
1、人走茶涼,沒必要去自找難受
這點很好理解,沒退休前,人在其位,身邊圍繞著很多利益相關的人,有著各自的目的接近你,為了自己的利益,可能會奉承、想辦法和你搞好關係,一旦退休了,不在位子上,這些人自然就散了。有人情味的還會和你打打招呼,沒人情味的,甚至是可能不理你,完全換上一副冷面孔。
林叔是我爸的朋友,退休前是部門科長,他有次來我家和我爸聊天時很生氣,原因是他回單位找他曾經的下屬開個證明,這個下屬現在也被提拔為科長了。
進了辦公室,對方都不說先給林叔倒杯茶,反而一臉公事公辦地和林叔打著官腔,說公章現在不在,證明開不了,讓林叔過幾天再來。
其實這個下屬離林叔家很近,以前還去過林叔家幾次,就算公章當時不在,大可以過幾天,幫林叔開好證明順路送過來給林叔一下,結果人家非讓林叔過幾天再跑一次。把林叔氣得直說真是見識了啥叫人走茶涼。
退休後有時候會遇到這樣的人,在位時對你很熱情,退休後就裝作不認識你,畢竟職場是利益場,退休後沒有利益牽扯,別人也不願花心思在你身上,所以才會有人走茶涼之說。
另一方面,退休後,單位來了一些新同事,都不認識你,回到單位就不再像以前一樣,和誰都熟,都一路打招呼,感覺自己像個外人,沒有了歸屬感。
所以為防止體會人走茶涼,單位也沒有熟悉的感覺,大多數人退休後都不願回單位坐一坐,更別說聯繫同事了。
2、不願意打擾他人
職場中,我們為了生活不得不去和他人產生聯繫和交際,別人為了工作也只能花費時間應付我們的打擾和「不禮貌」。
但是在退休之後,你不用再為任何人打工,自然不用遷就他人。同樣的,你的同事也沒有遷就你的權利。
每個人都有自己的生活,特別是在退休後,有大把的時間可以選擇自己喜歡做的事情,沒有人有義務接受你的打擾。
王伯說:「退休後,我想把有限的時間用在自己真正感興趣的事情上,這讓我感到踏實,正因如此,我才能切身體會到他人的感受,也不願意叨擾對方。」
退休之後,終于有時間讓生活變慢,這種時候,大家更願意把時間花費在重要的人和珍惜的事物上,沒有時間再維繫華而不實的感情,人際關係自然被排在了最後。
過度的熱情會成為他人的負擔,次數多了便是討嫌。所以大家都會自覺地避免再和前同事聯繫。
3、大家不再是同事,早已沒有共同話題,沒有聯繫的意義
沒退休前,一起工作,有著很多共同話題,比如某個專案的進展、某個煩人的甲方爸爸,甚至還可以一直吐槽一下領導。但退休後,和在職員工已經生活在不同的世界,自然不可能有啥共同話題。
對于都是退休的同事,可能因為各自跟隨孩子們居住,天各一方,少了聯繫。也可能因各自性格、喜好不同,大家都過著不一樣的退休生活,比如你喜歡釣魚,她喜歡跳舞等等,愛好不同,自然也失去了往日的話題,慢慢也就不再聯繫了。
4、退休了,有自己的新生活新朋友
退休後,其實相當于開啟了人生新的階段,在這個階段不同的人又面臨了不同的生活選擇。有些人選擇繼續返回工作崗位, 發揮餘熱;有些人開啟了帶孫兒模式,天天綁在了孫兒身邊;有些人則發揮自己的興趣愛好,釣魚、畫畫、練字、參加合唱團、老年模特隊等等。
興趣不同,選擇不同,自然圈子就不同,大家都會認識相同愛好、有共同語言、志同道合的新朋友,慢慢的之前的同事也有沒啥聯繫的必要了,當然如果同事和自己愛好相同,那也就自然而然因此而常聯繫,約著一起跳舞、打麻將、旅遊也不失為一種好的休閒方式。
退休後,不願意和前同事聯繫是非常正常的,畢竟人生處于不同的階段時,關注的事物自然也有所不同。 所有的不合時宜,都有潛在的言外之意。
無論上半場多狼狽,多疲累,隨著退休,一切已畫上了休止符,告一段落。下半場的人生,全憑你自己做主,活成什麼樣子,皆由你自己說了算。
給他人留一份清靜,給自己留一份舒坦,互不打擾,一別兩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