職場你有沒有遇到過這種情況,明明自己或者身邊同事業績很漂亮,每次都能上提拔候選人名單,結果提拔的往往是別人。
《三十而已》中王漫妮可以說是業績冠軍,店員、副店長都非常推崇她,在副店長辭職後,大家都覺得應該是提拔她當副店長了,結果卻空降了一個副店長來,讓所有人都跌破眼鏡。
但事實上,空降來的副店長精通英語、法語,學歷、業務能力並不比王漫妮差。兩人在向王太太推薦衣服的時候,王漫妮講求的是舒適,而副店長講求的卻是服裝的獨一無二限量稀缺性,牢牢抓住了闊太太們互相攀比、炫耀的心理,所以這個副店長也是靠自己能力上的位,王漫妮沒被提拔也沒有什麼委屈而言。
在職場中,雖然業績很重要,但如果要被提拔,僅憑業績是不夠的,上司提拔一個人,還比較看重以下3個特質:
一、統籌全域的能力
職場裡,有些人能做到自己本職工作,甚至擁有自己的技術專長,但卻不一定能當好上司,這個怎麼理解呢?
比如一個科研技術高級研究人才,在自己研究范圍內,可謂是如魚得水,能力領先絕大多數人。如果就因為他的業務能力突出就提拔到上司崗位,他有可能因為並不擅長上司管理,缺乏大局觀,做不好上司工作,管理得一塌糊塗。
好友曾和我抱怨過一個他剛提拔起來的車間主任,稱之為扶不起來的阿斗。這個主任之間是小車間工人的時候,工作踏實,任勞任怨,好友覺得人不錯,就給他提起來了。
結果上任後,還是按以前的思維在工作,和所有員工稱兄道弟,工作不是安排大家去做,而是哄著人去做,沒有自己的威信,大家工作變得拖遝,差點影響生產進度。才上任三個月又被換下來了。
所以一個業績突出或者說技術能力突出的人,並不代表他的管理能力突出。
作為一名上司,需要有著統籌全域、人際關係協調、對外的溝通等多方面的能力。能夠有大格局,從公司發展的大方向出發,指導部門、公司朝既定目標前進,懂得取捨,做好掌舵人。
二、隨機應變的能力
我們在職場中會遇到很多情況,一位好的上司需要懂得去根據形勢,判斷情況,隨機應變,進行決策,維護好公司的利益。
在上個世紀30年代,美國經濟出現大蕭條的情況,很多工廠在陸續倒閉,紛紛低價甩賣堆積如山的商品,儘量減少自己的損失,價錢甚至低到1美元就能買到100雙襪子。
這時一家織造廠的小技師約翰·甘布士,從中看到機會,反其道而行,把自己所有的積蓄都用來收購這些低價貨物。
之後因為一些緊急措施的推進,物價穩定了下來,並且一天天在上漲,約翰·甘布士不顧妻子的勸阻,全面拋售自己手裡囤的貨物。他剛拋售完,物價又開始下跌了。
約翰·甘布士就在這樣一個經濟跌宕起伏的年代,通過自己的遠見和隨機應變的能力展現了成功上司者的能力,成為了美國百貨業的鉅子。
一個上司,如果沒有隨機應變的能力,只知道固守陳規,不思變革,那麼會讓企業陷入不思進取、固步自封的狀態,沉睡于以往的經驗與成績之中,何來的進步?最終只能被淘汰,所以一個好上司要具備隨機應變的能力。
三、勇于擔當的能力
一個好的上司還必須具有勇于擔當的能力,上級既然提拔你為上司,自然希望你能擔起一方責任,在職責范圍內勇于決策,幫助分擔公司的管理壓力。
職場中有很多人雖然很想當上司,但又特別怕擔責任,只要一碰到需要自己對結果負責任的事情,都不敢接受,怕出啥錯,自己要負責任。
還有一種人,自己做的工作真遇到錯誤,想的不是勇于承認自己的失誤,馬上去找方法解決問題,彌補錯誤,而是千方百計推卸責任,不惜甩鍋給別人,試問這樣沒有擔當的人,如何去當上司,當了上司如何服人?
一個上司出問題只知道給下屬甩鍋,而不是帶著下屬找問題積極解決問題,做到賞罰分明,相信這樣的上司也做不久,有這樣上司的公司,發展也堪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