辦公室是大家每天都要待上8小時甚至更久的地方,同事之間適當的社交,避免不了聊一些話題,有的話題能拉近同事之間的距離,可有的話題或許會給自己日後帶來不必要的麻煩。
所以, 職場中,切忌交淺言深。而在辦公室裡,這3件事情千萬別和同事去聊,不然,可能自己吃了虧都不知道是因為什麼。
同事之間不能聊的第一件事:薪資問題。
大華是個「碼農」,曾經待過的一家互聯網公司就遇到過這麼一個同事,她剛進公司一個月,和大華不是同部門的,只在茶水間打過幾次照面,甚至連對方叫什麼名字都不知道。
有一次,大華湊巧和她坐在一起,她開口就問大華的工資是多少。
大華尷尬地笑了一下,沒有正面回答,只是說:「大家應該都差不多吧。」
結果,她非要問出具體數字,「打破砂鍋問到底」的那種,大華沒理她,她就開始用手比劃,見大華又沒有正面回答,她就開始主動說她的工資是多少,搞得大華十分無奈,只好找藉口趕緊離開。
其實,大部分公司都有明確規定,同事之間不能討論工資問題,一方面是為了方便公司對員工的管理,另一方面也能避免員工之間攀比而產生矛盾。
但總避免不了有的人好奇心十足,用各種方式去打聽和詢問他人的工資。
如果知道同事的工資比你高很多,你可能就會心裡不平衡,產生隔閡,反之,知道同事的工資比你低,難道你會去安慰嗎,還會讓對方心情失落。
所以說, 在職場上,不該問的話別問,別人的工資沒什麼可好奇的,每個人的薪資都取決於每個人的能力。
如果是有人主動問你,你可以用打太極的方式去回避話題,不但保護自己也是保護他人。
同事之間不能聊的第二件事:領導的壞話。
巧巧是公司的新人,剛畢業參加工作,被分配到了一個她不太喜歡的崗位,而且遇到的組長風評不太好。
巧巧的組長處事圓滑,不僅懶,還有點兩面三刀。
之前有一次,組長慫恿一個新來的同事去領導面前要求給組內加人,明明是他暗示那個新同事去的,結果領導不同意,他就和其他人說是那個新同事背著他私自找的領導。
這讓組內好多同事都對他有意見,但他是領導的親戚,大家也不好得罪。
於是,巧巧和同事們就經常聚在一起說組長的壞話,有時候議論得比較激烈,聲音也就很大。
有一次,說到一半的時候,組長突然從旁邊經過,巧巧就很擔心,不知道組長是不是聽到了,聽到了多少。
其實,領導和員工所處的位置和立場不同,難免會因為對一件事有不同的看法,而產生分歧和偏見,但即使你再看不慣領導,也不要和同事說領導壞話。
俗話說:世界上沒有不透風的牆。
背地裡說領導壞話是職場中很忌諱的一件事,可能說者無心,聽者有意,保不齊你說的這些話,第二天就會傳到領導的耳朵裡。
到時候被領導針對還算是小事,要是領導暗箱操作,影響了你以後的事業發展,可就得不償失了。
同事之間不能聊的第三件事:離職決定。
陳倩考慮良久,終於在上個月提出了辭職,同時,她在決定辭職後,就早早地和其他部門同事透露了自己的離職資訊和動態。
結果,陳倩忘了部門裡面有和她鬧過不愉快的同事小H,而小H在得知陳倩跳槽新東家後,發現是自己認識的,就提前和陳倩的新東家說了陳倩種種不專業的行為,後來,陳倩的offer真的因此打了水漂。
本來,陳倩都已經找好了下家,準備體面的離職,沒想到最後卻被動變成了「裸辭」。
在職場上,聰明人的離開都是悄無聲息的,如果你還不確定自己是否真的要離職,或者是還沒到離開公司的最後一天,都盡可能的不要提前和同事聊自己的離職資訊。
有些行業的圈子真的很小,你難以保證是不是有人會動壞心思,成為你職業路上的絆腳石。
畢竟這種「職場宮心計」還真不少。
所以, 儘量將自己辭職影響面控制在最小范圍,對自己的傷害才能降到最小,給自己留好後路。
總結:
在職場中, 同事的薪資別過問,自己的薪資避開答;
別在背地裡議論領導,說領導的壞話,小心傳到了領導的耳朵裡;
要是決定辭職,就靜靜地離開,濺起的水花越小越好。
做個聰明人,在辦公室裡,這3件事情千萬別和同事去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