稻盛和夫在京瓷公司創立初期,曾招聘了大量的新員工。其中有幾個頭腦聰明、反應敏捷的青年,辦事俐落。也有幾位頭腦遲鈍、不聰明的人,反應確實遲緩。
稻盛和夫認為那幾個聰明人將來可以委以大任,而那幾個不聰明的人,將來不會有什麼出息。
可是沒幾年,那些聰明能幹的人陸續辭職了,後來也沒取得什麼成就。而那些看起來遲鈍、既不聰明也不伶俐的人,卻專心致志地工作,後來都成長為優秀的領導人。
為什麼聰明的人變平庸,而愚鈍的人會變優秀呢?影響成功的關鍵因素是什麼呢?
一、 成功不是天賦和智商決定的,而是思維模式
美國著名的心理學教授,卡羅爾.德韋克博士研究發現,影響成功的關鍵因素不是天賦、智商和能力的高低,而是思維模式。
她在《終身成長》這本書中,介紹了兩種思維模式,一種是固定型思維,另一種是成長型思維。不同的思維模式,對人們產生終身的影響,決定了一生的成敗。
二、 不同思維模式區別以及對人們產生的影響
1、 對自身的認識和評估不同
固定型思維模式的人,認為智商生來註定,相信自己的才能是一成不變的;對自己的能力評估也很不準確。
相反,成長型思維模式的人,認為智力可以提高,他們相信自己的基本能力是可以通過努力來培養的;自我評估的準確性卻相當高。
美國安然公司的CEO傑佛瑞.斯基林,作為被業界公認為「絕頂聰明」的天才,自恃聰明,對自己的評估過分自信。他的固定型思維模式使得他把天賦等同於能力,認定他的天賦為公司創造了利潤和價值。
在剛剛想出一個可能會幫助公司盈利的方法時,就立即宣稱盈利,因此導演了震驚世界的「安然事件」醜聞。正是他的固定型思維模式給公司引向災難的深淵,而他一直沒有承認自己做錯。
長篇著作《苦難輝煌》的作者金一南將軍,是由一名國中畢業生,經過30年的學習,成長起來的。他從普普通通的工人崗位做起,一邊工作一邊學習。每一階段的努力都在拓展自己的能力,成為下一個目標的階梯。無論什麼崗位,都忠於職守,都做出優異的業績。由於具有典型的成長型思維模式,金一南將軍不僅成為全軍頂尖的教授,還出版了大量的學術論著,2011年還成了版稅收入最多的人,登上「中國作家富豪榜」。
2、 對挑戰的態度不同
固定型思維模式的人避免挑戰的威脅,他們擔心挑戰失敗了,就可能被人們認為其實是沒有天賦的。這造成的後果是一方面遇到新的挑戰無法應對,另一方面也喪失了創新的能力。
成長型思維模式的人則抓住進步的機會,直接面對挑戰。因為他不恐懼失敗,即使失敗了,也不會據此就對自身產生否定,反而會從中吸取教訓,讓自身得到成長。
比利.比恩是一位極具天賦的運動員,他在高中時無論是籃球、橄欖球還是棒球,都是得分高手。
在全美難度最高的一次球賽中打擊率達到0.500。職棒選手的打擊率在0.300以上,就被認為是一個優秀的,而達到0.400以上,則被認為是一名偉大的打者。
比恩曾被公認將會成為一個「棒球之神」。但是每當事情不順利時,他就會摔東西,這不僅是因為他不喜歡挑戰,而且是他根本不懂得如何面對挑戰。
他沒有去分析自己的缺陷並通過訓練去彌補,只有不滿、責備和抱怨。他超凡的天賦正是被自己的固定型思維困住了。如此一來,能力就停止了發展,後來他轉身成為一名職業棒球聯盟的總經理。
在經過觀察、反復思考後,比恩終於明白人的思維模式比天賦更重要。後來他帶領團隊在一個賽季中贏得103場比賽,獲得分區冠軍。
同樣是比恩,作為球員時由於受困于固定型思維模式,無法應對挑戰,而作為經理人,他以全新的成長型思維帶領團隊大獲全勝。
3、遇到挫折後態度不同
固定型思維的人會自我保護,推脫責任,或者就輕易放棄一蹶不振,完全否定自己,不再努力。
成長型思維模式的人卻不會就此放棄,他們會對失敗進行分析總結,找到下一個努力方向,提升自我。
世界著名的美國通用電器公司CEO傑克.韋爾奇,曾經由於過分依靠天賦,過分自大,在一次收購專案中給公司造成上億元的損失。
不過,他在這次事件中學到了「真正的自信是有勇氣敞開心扉去迎接新的變化和想法」,真正的自信來源於思維模式。
經歷那次嚴重的挫折,他摒棄了自己的固定型思維模式,還在公司培養一種注重成長和團隊協作的企業文化,最終帶領企業發展成為一家全球「數一數二」的卓越公司。
著名的管理專家吉姆.柯林斯在他的著作《從優秀到卓越》中提到,商界中的卓越領導人,並不是指那些能力超群、魅力出眾、性情自負並且自認為天才的人。而是那些謙遜、勇於不斷提問並有能力面對殘忍現實的人,也就是面對失敗,依然能保持信念,相信自己最終可以成功的人。
而擁有這些特質的人,都擁有成長型思維模式,他們相信人類是可以發展的。也正是這類人,創造了一個個商業奇跡。
三、 如何改變思維模式,走向成功之路
思維模式對人類的影響是方方面面的,重大而深遠。幸運的是,它可以通過教育、練習而改變。只要想變,就能改變。
改變思維方式有以下四個步驟。
第一步:接受
經過長期調研,專家們發現,人們的思維模式都是由成長型和固定型兩種模式組合而成的混合型思維。專家建議,人們如果擁抱自己的固定型思維模式,接受它,就可以減少它出現的頻率和可能帶來的傷害。
第二步:觀察
明確是什麼激發了你的固定型思維模式。是在面對巨大的挑戰,還是遭遇重大的失敗,或者是遇到比自己更有優秀的人的時候?明確它出現的原因,不要急著去評價,保持覺察。
第三步:命名
科學研究證明,給一種情緒命名,就會立即與這種情緒保持距離。同樣道理,給固定型模式人格起個名字,最好是你不喜歡的名字,就能提醒自己,這不是自己想要成為的人。
第四步:教育
當我們瞭解了觸發固定思維模式的誘因,以及這種思維模式產生的不好影響,我們就能更好地理解自己和他人,並用成長型思維模式教育自己和他人。
學習了改變思維模式的方法,遇到挑戰和挫折時,面對現實,用不同方法去想問題,逐漸培養成長型思維模式。
不同的思維方式對人們的生活方式產生深遠的影響,同樣一件事情,由於思維方式的不同,導致不同的行為和結果。
好消息是思維模式可以選擇,可以教育和改變。我們應當及早瞭解自己,建立成長型思維模式,無論對自己還是對家人、朋友,都是一件重要而有意義的事情。
即使看起來像稻盛和夫那幾位「頭腦愚笨,行動遲緩」的員工,只要我們用成長型思維,腳踏實地,也可以「愚鈍者變非凡」。
成功與否,不在於智力和知識的差別,而在於思維方式。
當我們擁有成長型思維時,心態是開放的,積極的,就會從現在感恩過去,在當下創造體驗,以變化面對變化。
有成長型思維的人,一切皆有可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