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林今年30歲,最近剛從一家民企跳槽到國營企業去上班。
聽自己的師兄說:國企的人際關係非常複雜,上司者的權利比較大,與其努力工作還不如和上司搞好關係。
對于這種聲音,小林是顯得有些猶豫的,因為他認為自己算是工作中的一個實戰派,去找上司搞關係既不符合個人價值觀,也不是他所擅長的能力。
因此帶著這樣的困擾,他跑來尋求我的幫助。
針對小林面對的問題,我表達了三點感受。
一、工作能力是立足的基礎
小林的師兄覺得,在國企發展與其努力工作還不如和上司搞好關係。
這樣的觀點並非全盤錯誤,但是其具有很大的局限性。
首先,搞好和上司的關係,就意味著在公司可以獲得更大的發展,包括加薪升職,以及獲取業務資源等。
但是一旦上司有所變動,所有的環境條件就會發生改變。
也就是說,上述條件成立的前提是上司者長期在這家公司任職,若換了不同風格的上司,我想這種立足的自信心就會大大調整。
其次,即使我們和某位上司關係處得很好,也不意味著上司對我們的態度永遠不會發生改變。
畢竟職場上沒有永遠的朋友,只有永恆的利益。
在某些特殊情況下,上司也可能會「犧牲」你的利益來滿足其個人利益。
就上述兩點來說,把自己未來的職業希望都寄託在上司身上,顯然是不太明智的舉措。
二、在自身工作努力的基礎上,搞好與上司的關係會更有優勢
小林覺得,自己是個實戰派,只會努力幹事情,卻不擅長搞人際關係。
我給他的建議是:努力工作肯定不會有錯,甚至是最重要的基礎,但是也不能完全忽視和上司的關係。
說個五年前我自己遇到過的例子,當時我和另一位同事競聘董事長助理的崗位。
論業績和能力,我認為那個同事並沒有弱于我,甚至還比我更加有優勢。
但由于我平時和董事長接觸較多,老大對我的整體印象還不錯,最終述職彙報完畢後,公司還是選擇了我作為最終人選。
在這件事情上,我知道自己有一些運氣的成分,但那種運氣僅僅可能是因為上司事先對我有那麼一些良好的印象而已。
可見,自身努力是基礎,但是和上司關係好往往會成為你競爭的優勢。
三、讓上司成為你職業發展的一種資源
和上司搞好關係是一件十分重要的事情,有的人會簡單地理解為:和上司搞關係就是拍馬屁。
這種非黑即白的管狀思維會限制了我們的進步。
和上司相處好,不一定都是阿諛奉承的關係產生的結果,也可能是把上司發展成為了自己的職業資源。
比如許多公司都會推行師徒幫扶制,那麼上司在扮演師傅角色的時候,就可以成為我們前進的那盞指明燈。
而作為員工來說,我們可以用好上司這樣的資源,會反過來促進我們工作能力提升以及事業的發展。
明白了這個道理,我想對于上司的關係我們會有全新的認識。
寫在最後
職場上,究竟是努力工作還是搞好和上司的關係?這個題目不是一道二選一的選擇題,而是開放式的問答題。
我們需要從辯證的角度更好地看待其內在聯繫,才能做出明智的選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