職場裡,與我們相處時間最多的就是同事,同事關係也是職場關係中最重要的組成部分。甚至遇到加班工作之類的特殊情況,我們與同事相處的時間遠遠超過家人。所以工作中,我們不乏結交了很多同事好友,大家一起共事,有默契,聊得來。
職場畢竟是個利益場,大家都是因為需要這份工作才聚集在了一起,背後聯繫的關鍵點是「利益」兩字,同事關係與朋友關係自然有所區別。同事對自己的好,我們要記在心裡,懂得感恩,有機會回報同事,但也要懂得分辨。同事對我們說這3句話,看上去很講義氣,但也別全信,不然吃虧的是我們自己。
一、「你比我有能力多了,下次評優我一定推薦你」
趙瑩剛入公司不久的新人,小姑娘工作能力也強,手腳麻利,做事非常有效率 ,深得同事的喜歡,尤其是同部門的王姐。自從趙瑩到了公司,王姐就經常找趙瑩聊天,常常是這樣的情形:
「小趙啊,你太厲害了,打字這麼快,我動作慢,麻煩你幫我打一下這篇稿子吧。」
「小趙啊,你文筆真好,幫我寫下這個報告吧?我寫幾天都不一定寫得出來,你肯定一會就搞定了,寫完了姐請你吃飯」
「小趙啊,你工作能力真強,下次公司評優,我一定給你投票。我這有個資料包表,麻煩你幫我弄一下,我急著接孩子,謝謝啊。」
單純的趙瑩覺得王姐平時也常和自己聊天,能幫都還是幫一下了,從來也沒見王姐請她吃過一頓飯。到了年底評優的時候,趙瑩得票數是0票,讓她很意外。她知道自己是新人,評不上也在意料之中,但王姐居然沒給她投票,有種被騙的感覺。
此刻的她才體會到,同事有些話聽聽就算了,千萬別放在心上,如若當它當真,受傷的只能是自己。
同事之間是有利益競爭的,有時候別人對你的吹捧目的,無非是想利用你幫其做事。說幾句好話,就能讓人分擔工作,何樂而不為呢?當一旦涉及到利益時,同事考慮得更多的是自身利益,你曾經的幫助在這一刻完全不重要了。
所以別把同事的誇讚當真,要懂得透過「誇讚」的表像,看到其最終目的,再來進行自己的決策,別傻傻相信。
二、「相信我,這樣做吧,有事我扛著」
工作自然離不開同事之間的合作,但我們會遇到這樣一些同事。在做某個專案的時候,對方提出了一個明顯錯誤的做事方法,當你提出質疑時,他就拍著胸脯說:「相信我,這樣做吧,有事我扛著。」一副信心滿滿的樣子。
如果你沒有自己的判斷力與原則性,聽從了同事的安排,全力按他的說法去做事,最終事情出了紕漏。這時同事的說法可能就會變成:
「我也不知道會這樣啊,這是我們大家一起決定的。」——不能我一人承擔所有責任,責任當然是大家一起分擔。
「我不知道,這事是某某自己自作主張做的。我還反對呢,他也不聽,非要這樣做。」——打死不承認,直接甩鍋給別的同事,保全自己才是最重要。
對此,口說無憑,你想辯駁什麼,卻沒有證據,領導面對這種情況可能就各打五十大板,誰也落不得好。如果同事和領導關係好一點,那領導還可以聽信他的話,把責任全怪在你身上。
與同事合作的時候,我們需要有自己的判斷力,正確與錯誤都要有自己的決斷,別輕易聽信別人的話。不出事還好,出了事,有多少同事敢真的一人出來承擔所有責任?
與同事一起工作時,真遇到這種情況,注意留下相關證據,別自己被人利用了還不自知。
三、「放心吧,我絕對不會告訴別人」
同事總免不了會聊天,當我們無意中得知某個同事、領導的一些八卦、隱私或者小道消息時,想說又不敢說,怕洩露出去,對自己不好。這時就會有同事說:「放心吧,我絕對不會告訴別人。」
如果你相信了同事的這個說法,把一切告訴了對方,那剩下的就要看天意了。
如果同事真的口風嚴,那是你的幸運。但大多數情況下,對方也會忍不住又告訴了別人。
或者是一開始對方不說,但一旦你和他之間有了利益競爭,那你對他說的話就可能成為對方攻擊你的武器,吃虧的只能是自己。
同事的話可聽,但別全信,給自己留點餘地才不容易受傷。
俗話說「害人之心不可有,防人之心不可無」,職場中也是如此,所以職場並不是一味好好工作就行,和同事、領導相處都需要一點心機。這不是讓你變得油滑,而是要學會保護自己,別輕易讓別人給利用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