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
退休之後,要學會「清零」。
一次工會活動中,一位工作了三十年的老員工力邀大家去他老家坐坐,呼吸一下新鮮空氣,嘗嘗自家種的蔬菜。
車子漸漸從寬闊的大馬路,駛入了越來越窄的鄉村小路,七拐八繞,終于來到了位于半山腰的一座磚瓦房子前。
老員工很是興奮,熱情地招呼大家進屋裡坐,新房在前,老屋在後,用一個搭了雨棚的走廊連接起來。
相較于新房,大家更青睞那棟已經上了年歲,卻還保存完好的泥巴老房子。老員工也很樂意做介紹,把大家領進了他的房間。
那張老式的木床上還掛著三十多年前的彩帶,雖然顏色已經暗淡,但很明顯,一直被珍藏著,老員工動情地說,那是他的婚床。
除此之外,就是一屋子的書籍,擺放在桌子上、椅子上、櫃子裡,碼放得整整齊齊,就像書店裡將要出售的新書一樣。
對于這些書和這些老物件,他如數家珍,話匣子一打開就怎麼也收不攏了。大家只好附和著,說了很多「言不由衷」的話。
後來,大家婉拒了在老員工家吃飯的邀請,一番寒暄之後,趕緊乘車離開。大家紛紛討論,等到自己退休的那一天,會不會如同這個老員工一樣,對于過往的一切還是那樣戀戀不捨。
人生是一程又一程的旅行,我們總要學會「移步換景」,將過往清零,收拾行裝再出發,才能發現更多美好,才能邂逅嶄新的人生。
02
退休之後,就不要和以前的同事「常來常往」了。
有句話說:「在其位,謀其政,任其職,盡其責。」
同樣的,不在其位,自然就沒有「職」,也沒有「責」了,跟同事之間的聯繫因為失去了「工作」這個強有力的紐帶,說什麼、做什麼都顯得「多餘」。
所以,真正活得通透的人,在完成工作交接之後,就會主動地與同事們「斷聯」:退出工作群,退出食堂群,刪除一些有工作往來的同事的電話號碼,第一時間收拾好辦公桌,除喝水的的杯子,什麼都不帶走,交還鑰匙,再也不踏入辦公室半步。
退休就要退休的樣子。不要一邊享受著「退休」的待遇,一邊還在扮演著「過來人」好為人師的角色。
想想很多人,在還沒有退休的時候,總在不停地嚷嚷,巴不得自己早點退休。而真的退休了,卻又百般不舍,總要在其他同事面前賣弄一番。說說自己吃過的苦,顯擺顯擺曾經的「高光」時刻,還意味深長地給出「幾點建議」。
這些「花式」退休,很多人都在不自覺地上演,不管單位有沒有組織聚餐和退休座談會,他們都會自己「高調」一次。
也許,這是人性使然;但也從一個側面反映出,一個人對于工作和生活的不同理解。
03
退休之後,能夠「清零」的人,不簡單。
電影《肖申克的救贖》中,入獄50多年的圖書管理員老布,在68歲高齡的時候被釋放了,他百般不舍,妄圖通過傷害獄友而被重新逮捕。但心地善良的他,最終還是下不了手,將劫持的獄友放走了。
最終,老布顫顫巍巍地踏出了監獄的大門,來到了政府為他安排的超市工作,並在附近的小旅館住下。
重獲自由的他,卻百般不適應,他的生活早已經被監獄「體制化」了,他習慣了做什麼事都要「報告」,就連小便也不例外。
可當得知他可以自由安排時,老布卻無所適從了。百般無奈之下,他選擇上吊自盡,離世之前,他在天花板上刻下一行字「老布到此一遊。」或許,在那一刻,他才真正重獲了自由。
其實,每一個退休的人,都面臨著去除「體制化」的問題,不管此前從事何種工作,長年累月的工作經歷,已經讓人們習慣何時做事、何時休息,如何面對並擺平種種難題。
但是,當那些曾經困擾自己的一切都不復存在時,每個人都必須面臨著生活秩序的重建。
只有那些能夠「清零」的人,才不會被從前所束縛,也不會被未知所恐嚇,他們總是保有一顆平常心,篤定而踏實。他們有自己的規劃,退休之後,更精彩的人生正在啟程。
04
結束語:
退休之後,學會清零,讓過去的過去,讓未來的到來,才會讓這一生,一程有一程的精彩,一程有一程的歡喜。
所以,當退休來臨,不要沉溺在感慨之中,不如帶上好奇心,去發現更多美好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