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職場中,成為管理層是無數人夢寐以求的事情。
什麼樣的人才能被提拔成為管理層呢?毫無疑問,當然是工作中表現優秀的員工。
正因為他們能力過人,為公司做出過更多的貢獻,所以,得到了老闆的賞識。
但大家有沒有見過這樣的一種現象?
當一個優秀的員工成為管理者之後,表現十分平庸,甚至還不如以前。
這是什麼原因?
其實,很簡單,無非就是因為他們不具備這3個管理思維。
第一個思維:速度比完美重要
很多人都喜歡追求完美,但作為管理者而言,開始是最重要的。
一定要記住,0.1大于0,因為管理者處理的事情維度更多,變化性更大,複雜性更強,所以,其實永遠沒有完美開始的時候。
我們必須學會在小步快跑當中不斷地去調整自己的步伐,適應節奏,讓一切慢慢變得順利起來。
如果凡事追求完美,就必然沒有結果可言。在工作上,結果才是最重要的,能不能給公司帶來收益,才是管理者應該擔心的問題,而不是像強迫症一樣去不擇手段追求完美。
越是喜歡追求完美的管理者,往往付出的代價,所失去的東西只會越多。像這樣的人,是絕對帶不好團隊的。
第二個思維:借力比用力更重要
管理的本質就是調動和組合各種資源,激發團隊當中的個體去完成目標。
如果你只是自己能幹,把什麼事情都扛在自己的肩膀上,到最後,你會發現自己累個半死,還沒有能夠取得一個好的成績。
這樣下來,團隊的效益沒有提升,下屬無法獲得成長,人心渙散,以後就更加不可能帶領大家去達成目標了。
團隊是管理者的左膀右臂,一定要善加利用。借用團隊的力量,去執行自己的決策,從而達到目的,這才是優秀管理者應該學會的做法。
當然,有的時候,作為管理者不僅僅要懂得借用團隊的力,更要知道該如何去借上司的力。能夠用最快、最有效的方法拿到最優的結果,這才是優秀的管理層。
第三個思維:勇氣比專業重要
越是高層的管理者,考驗的更多的是心性,而不是專業。
面對未知的領域,敢不敢去嘗試;面對更大的目標,敢不敢去挑戰;面對眾多的困難,是不是有堅定的決心和信念。
作為員工尚且優秀,既然成為了管理層,又有何懼何畏呢?
放開手腳,拿出自己的勇氣,去面對未來的工作,這才是最需要做的。
或許你身邊的工作同事變了,工作內容變了,工作環境也變了。但難道變了以後,你就不知道該如何工作,如何為公司奮鬥了嗎?
成為了管理,你肩膀上的擔子和責任只會越來越重,短暫的彷徨和迷茫,可以有時間適應。
但不能一直沉浸在過往中,當上了管理,就相當于從頭再來。拿出底氣,告訴自己「你行的」。
要記住,學會去接受,遠比你逃避更加簡單。
以上,就是如何成為一個優秀管理者的三個必備思維,同樣也是我個人一些心得與感悟,希望能夠幫助到你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