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太效應」表明:窮人會越來越窮,富人會越來越富。
隨著社會發展,窮人的資產被富人一點點蠶食,富人的資產則會越積累越多。這便導致很多人認為窮富是命運不公,所以逐漸消極懈怠。
殊不知,導致你貧窮的原因不是命運,而是思維和眼界。許多富人不做的事情,窮人卻趨之若鶩,沉迷其中,讓自己離成功越來越遠。這3件事情,你越努力,反而越窮:
1、努力交一些沒用的人際關係
越窮的人,往往越喜歡把時間和精力花在結交一些沒用的人脈上,他們努力結交來自五湖四海的朋友。
看來這類人還是知道一點東西,最起碼,他們瞭解人脈資源是未來非常可觀的財富。只是,有點跑偏了,不懂精簡自己的人脈。
交朋友也得看質量,那些所謂的酒肉朋友,沒有多少價值,不是很值得深交。而那些質量更高的朋友,就能夠對你產生影響,把你指引向正確的方向。
你人脈質量越高,證明價值越高,未來無可限量。時間久了以後,你就會發現自己在不斷變得優秀,邁向成功。
所以說,別總是結交一些無用的人脈,那只會損耗你的精力和時間。越是富人,越是成功人士,往往越會懂得去精簡自己的人脈。
合理分配自己的時間和精力,這才是最聰明的做法。在無用的人際關係上努力,就算你再怎麼樣也很難有收穫,只會浪費自己的資源。
2、在意他人的看法
過多的在意他人的看法,是對自身的一種消耗。
如果你用心觀察,就會發現,越是窮的人越在乎他人的眼光和評價,他們不會說不,不好意思拒絕別人,總愛打腫臉充胖子,最後好心辦壞事。
《家有兒女》裡小雪曾經說過:「我的東西我自然擁有處置它的權利,面對不合理的請求,我有權利說不,沒人能干涉。」
稻盛和夫說:「我從不做無意義的爭執和糾結,有那個時間我還不如好好睡一覺。」
在意他人的看法只會讓自己被桎梏不前。我們要做的是學會專注於自身的發展,不斷地內省,讓自己提升。
總結:富人懂得將時間和精力投資在自己身上,他們不關注他人的私事,也不會浪費時間做無謂的爭辯。而大部分平庸的人則會在糾結、爭執中浪費光陰。
3、擁有無盡的欲望
我有一個大學同學,家裡條件一直不好。大學畢業自己有了經濟來源後,便開始報復性消費,還美其名曰彌補童年的缺失。
時間一長,便入不敷出,不僅透支了信用卡,還欠了很多錢。大家紛紛開始遠離她,公司領導也因為接到了「借錢」公司的電話,害怕招惹麻煩,開除了她。
生活中,越是有錢的人越注重生活品味, 他們大部分人會宣導極簡生活的生活模式,更加注重質量,忽視數量。
反而是家庭條件一般的人家,家中總是囤滿了貨物,擺得滿滿當當的。 富人用錢投資,窮人用錢消費。
總結:著名的理論「奧卡姆剃刀」就是這樣說的:「如無必要,勿增實體。」把錢花在刀刃上,比無效的買買買要好得多。
越是面對誘惑,越要給自己減重,只有輕裝上陣的人,才能走得更遠,看得更高。
如果一開始就被瑣碎和貧窮壓彎了脊樑,那你永遠沒有看到世界的機會,只能在貧窮之路上越走越遠。
你認為窮人和富人之間還有哪些思維的區別?歡迎留下你的觀點!